四、营造更好的媒体监督环境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向华 本章:四、营造更好的媒体监督环境

    媒体监督需要环境,监督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媒体相关作用的发挥、监督效果的好坏。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生活等其他诸多方面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文化的发展等,都在影响着媒体。与此同时,媒体自身内部也涌动着一股“聚变”的态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网络日益兴盛,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正以强劲的态势扑面而来。

    媒体监督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媒体监督环境决定了舆论制度。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舆论制度。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舆论制度的制定必然要着眼于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二,媒体监督环境对媒体运行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主要受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一些涉及国际新闻的报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其三,媒体监督环境还能影响到媒体的发展水平。众所周知,只有在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度里媒体才能迈开发展的步伐。

    资料链接 豆奶中毒事件:同是媒体,两种声音

    2003年,一起殃及3000余人的豆奶中毒事件,发生在辽宁海城。直到4月8日,卫生部才从媒体上获悉这一消息,通过电话向当地卫生部门了解情况,责令查明事故原因并且派出专家。至此,中毒事件已经过了20天。在豆奶中毒事件中,人们听到了媒体所表达出的两种不同的声音: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和《京华时报》等为代表的北京媒体,在肯定当地政府在卫生部的医疗专家组到来之后“终于有所动作”的同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学生和家长的立场上,以维护法律尊严和国家权威为己任,深入采访,认真报道,细致入微到每个学生和家长敢不敢说话的小问题上。虽然报道的只是一个豆奶事件,但是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消息、通讯和评论等报道形式多样而深入。与之相对,辽宁当地的众多媒体涉及豆奶中毒事件的报道,不但少得可怜,而且内容和形式也很枯燥、单调,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个声音:省、鞍山市领导陆续到医院看望受治学生;鞍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召开专题办公会;海城市建立了事件“包保责任制”,近千名机关干部已经深入到学生家长中走访慰问并征询意见,帮助受治学生搞好医疗衔接。一起学生饮用豆奶中毒的事件,本可以在当地圆满地得到解决,却被一捂再捂,终于弄得沸沸扬扬。处在不同地区的媒体依旧是两种姿态,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掩耳盗铃”和“装聋作哑”两个成语来。

    媒体监督涉及很多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依靠党委政府、媒体、领导干部、普通群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握媒体监督的正确导向。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监督也不例外,也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媒体监督的矛头应该对准那些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人和事。但是,有的媒体记者滥用监督权力,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把目光盯在了名人、明星的隐私上,这不能不说是导向的偏离。媒体监督的原则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使之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实现媒体监督应有的功能。

    第二,注重增强监媒体督的生命力。监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而其又以维护社会利益为表征。因此,媒体的监督必须以社会利益为指南针,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就是以持续的关注来促成社会利益的维护与实现。虽然,媒体监督的生命力和时间不成正比,但是,时间能有效地促进监督效果的实现。因为能达到效果的监督,必然是有力的监督,媒体监督要有力则需要新闻报道的深度,而深度来源于调查、来源于思考,调查、思考都需要作为前提保证。因此,面对一次完整而且成功的媒体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引导公众给予持续的关注,形成一定的社会声音,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达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三,提供学习机会。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纳入干部学习和培训体系,采取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办培训班和举行报告会、讲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各级领导干部获得同媒体打交道的系统知识。与此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国内外政治人士同媒体打交道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就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领导干部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第四,创造实践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为此,一要完善干部选拔机制,选拔领导干部要吸收媒体和公众参与评议,让选拔对象直接面对媒体、面向公众,并把是否具有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作为选拔依据之一。二要强化民主决策机制,在制定法律法规和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期间,要求主管领导干部充分利用媒体发布信息,听取公众意见,实行民主科学决策。三要健全新闻发布机制,领导干部开展工作和处理问题时,一般情况下,要一面抓组织实施一面抓新闻宣传,一边做一边说。有的做了再说,有的说了再做,有的先做后说,有的先说后做,有的边做边说,有的边说边做,从而为做好工作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五,放宽话语环境。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一些庸俗风气的影响,许多领导干部担心祸从口出、因言获咎,抱守言多必失、少说为佳的陈旧观念。要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要鼓励领导干部克服不敢说的恐惧心理和不愿说的消极心理,做到敢说、愿说、会说、说好。为此,要提倡宽容失误。领导干部在媒体面前说了错话,属一般错误的要允许总结教训、逐步改进;属严重错误的要帮助立即纠正、挽回影响。无论小错大错,都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使领导干部从“宽容说错话”的环境里逐步达到“从不说错话”的境界。

    第六,进行制度规范。媒体监督并非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当今世界上没有一种新闻媒体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没有一个国家具有这样的新闻自由。新闻开放,要靠制度和法律来固化,以此来积累社会进步。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建立自主新闻发布制度,定人定时定点发布新闻、公开信息;党委政府各部门也应该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发布新闻、公开信息。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原则,不公开成为例外。对不按规定发布新闻、公开信息的责任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依法追究。

    第七,建立媒体监督的长效机制。新闻媒体监督要发挥积极作用,并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搜索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收集舆情信息动态,提高掌握舆情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分析机制,严格把握工作流程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好衔接沟通工作,迅速处理相关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加大对受理件的督办和督查力度,有效地解决批评性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四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对该项工作的处理情况纳入综合考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之中,奖优罚劣,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还有一点,就是建设一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监督工作者队伍。

    第八,建立媒体监督的配合机制。一是媒体间的配合。有时仅依靠一家媒体的报道很难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这时,建立媒体间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的机制就很重要了。作为舆论源的每一家媒体,各有各的受众群,各有各的覆盖空间,而多家媒体参与监督就可以扩大舆论的覆盖面。多家媒体共同对某一问题进行关注,可以迅速增大舆论的广度、强度和质量。此外,媒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大大降低了媒体监督被异化的可能性。二是其他监督形式的配合机制。除了媒体监督外,还有来自人大、政协、行政、社会团体、党内、法律、信访等方面的监督,这可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取得更强大的监督声势和能量;这些监督形式适时、适度地配合媒体监督,并通过媒体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告诉公众,也是有益自身发展的。

    总之,创造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要有国法和党纪的保护和支持。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进行媒体监督。注意处理好情、理、法之间的关系。媒体监督一要坚持,二要改进。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发展。


如果您喜欢,请把《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方便以后阅读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四、营造更好的媒体监督环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四、营造更好的媒体监督环境并对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