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的嗅觉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刘世英彭征明 本章:敏锐的嗅觉

    发达的嗅觉是狼寻找猎物的“强力武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狼依靠敏锐的嗅觉捕捉机会。“哪儿有肉,隔老远就能嗅到,一旦嗅到肉味就奋不顾身”。

    华为也培养了一群“狼”,这些“狼”嗅觉异常发达,能够嗅到“千里之外”的“肉味”,因此他们迅速抢占了先机,不断攻城略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老远就能嗅到

    狼拥有敏锐的嗅觉,距离两千米远就可以嗅到被捕猎动物的味道。狼的态度也很单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狼的耐心总是令人吃惊,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很长时间而丝毫不感到厌烦。凭借敏锐的嗅觉、专一的目标、锲而不舍的耐性,狼总能获得成功。

    任正非能摸准产业脉动,并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像“狼”一样,对市场近于“血腥”的利润或“血腥”的寒冷都能提前嗅到。

    任正非,用“狼”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有着敏锐的嗅觉,能嗅出常人不能嗅出的味道。早在华为成立之初,做产品代理就使他看出了通信市场潜藏着的巨大商机,他毫不犹豫地“扎”了进去,研制出C&C08机,“农村包围城市”,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了。

    适当领先的技术可以带来机会和利润,因此华为瞄准革命性的主流技术,实现质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任正非已经嗅出了市场的味道,咬紧牙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依靠集体奋斗,日夜攻关,重点突破,研制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任正非大胆预期新技术带来的无限机会,把研发目标转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任正非坚信基于GSM的CDMA的技术方向,集中精力攻关。虽然,目前中国3G牌照迟迟不发,但是总会有发放的一天,那时华为将引领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前沿。

    华为市场策划与推广部部长郭海卫说,1999年,华为最先和中国移动一起做神州行预付费业务。当时他们已经提前觉察到这个将要出现的市场,私下做了技术储备。中国移动一提出需求,就立刻全力响应。一期工程全国铺了25个省市的点,只有华为一家承建。结果业务推出后,中国移动尝到了甜头,在二期招标时一次性给了华为8.2亿元,这是华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合同,且利润率远高于其他产品。之后别的厂家跟进,如今该工程项目的价格只有当初的1/5了。

    近年来,下一代网络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华为凭借着发达的嗅觉,嗅出了这股味道。它静悄悄地完成了从试验、试商用到商用的转化。2003年10月,华为在日内瓦国际通信展上推出了一整套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

    2004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联合宣布,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在北京正式开通。在这一工程的设备招标中,三家中标单位中就有华为一家。由于华为对下一代网络技术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了中国下一代网络规模商用的“领航人”。

    敏锐的嗅觉带来了非凡的洞察力,任正非带着“狼群”总能赶在前面,先发制人,引领着前沿技术,这也使得华为生生不息,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奔跑的速度

    在盛大年轻主帅陈天桥身上,我们看到了狼奔跑的速度。2003年,陈天桥突然蹿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的位置,惊艳亮相之后,东奔西突:突袭新浪、垂青网络电视、结盟百度,速度之快令人叹服。

    作为老对手,摩托罗拉琢磨华为这匹难缠的“土狼”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摩托罗拉亚洲区总裁高瑞彬说,用户总觉得华为的反应速度快,机房一有问题,华为就能派人连夜赶到,立马修改。

    华为的最大优势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华为“狼团队”反应速度之快令国外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华为曾经在45天内就完成了泰国AIS智能网的安装测试和运行工作,而在国外电信设备商看来,这至少要半年。

    1996年,香港和记电信获得了固定电话运营牌照,但是它面临着一个难题: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所有移机不改号的工作,和记找了许多欧洲的设备供应商,但是它们最快的也得6个月,而且开出的更是天价。就在这“节骨眼”上,有人推荐了华为,华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圆满完成了任务。

    1997年,天津电信的人提出“学生在校园里打电话很困难”的问题。华为中研部副总裁方惟一回忆说,任正非当时紧急指示:“这是个金点子,立刻响应。”华为两个月后就做出了201校园卡,推出后市场反应热烈,很快推向全国。等其他公司反应过来时,华为已做了近一年时间。实际上,这项新业务只需要在交换机原本就有的200卡号功能上进行“一点点”技术创新,但就是这个小小创新,使华为在市场上变劣势为优势,最终虎口夺食,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

    2000年春节,黑龙江的一个本地网交换机中断,网上运行着多种机型,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厂家的设备上。华为的技术人员在1天内从深圳赶到黑龙江,发现问题不在华为。偏偏出问题的厂商又迟迟没有回应,华为只好将自己的接入网改接到另一路由器上,通话才恢复。用户大喜,亲热地招呼:走走,出去喝酒。

    2003年6月中旬,华为员工刘彦玲接到去阿塞拜疆开局的任务。她刚刚在家前后不过一个小时,就赶快整理资料,经过20个小时没合眼,又匆匆办理签证,26号抵达阿塞拜疆。当时的阿塞拜疆经济不佳,很像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品短缺。刘彦玲在那里熬了两三个通宵,开局圆满成功。7月31日回国的她终于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但是8月19号,又突然接到通知,要把俄罗斯V110问题拿下,她又开始了艰苦的攻关。10月1日,刘彦玲飞抵莫斯科,10月9日,升级活动开始,升级第二个局和第三个局就大费周折了,业务没跑起来,也没法定位问题出在哪里。她和几个同事开始认真研究协议,找问题,反反复复,终于找出了点眉目,随即开始修改代码,迅速将方案修改完毕。接着升级,每一次呼叫,华为人心都怦怦跳个不停,呼叫终于开通了。大家欢呼起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华为教父任正非》,方便以后阅读华为教父任正非敏锐的嗅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华为教父任正非敏锐的嗅觉并对华为教父任正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