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第谷为何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十一、第谷为何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现在我们想一想,人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阶段呢?如果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行不行呢?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30年的时间,观察行星运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对行星运动的感性认识,可以说很丰富了,可终究也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后来他的助手开普勒,对他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类加工、概括、总结,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就这件事发表过一条很中肯的意见。他说:“开普勒的惊人成就,则证实了下面这条真理的一个美妙的例子,这条真理是: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第谷对行星运动的观察尽管用了很长时间,材料也很丰富,但他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则在他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因而发现了事物的规律性。

    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感性认识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人们凭感觉既不能把握光的速度,也不能测量出各星体之间的距离,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才能说真正认识了某某事物。

    《战国策•齐策》中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这篇文章大意是说:

    邹忌身长八尺(古尺)有余,容貌漂亮,英俊潇洒。有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并问妻子说:“我和徐公比起来谁美?”妻子说:“您很美,徐公哪里比得上您!”

    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回答,半信半疑,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谁美?”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邹忌还是不敢相信。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他又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客人也回答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观察,自以为不如徐公美。再对着镜子看自己,更感到比徐公差得远。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来想去,终于悟出道理来。他说:“原来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那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他进见齐王说:“我本不如徐公美,可妻子偏爱我,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美。大王是大国之君,宫妇左右都偏爱您,朝廷群臣都害怕您,全国的百姓都有求于您。由此看来,您所听到的话未必都是实情。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必定是很严重的了。”

    齐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以重赏来征求大家的批评。刚下令时,提出批评的人很多,数月之后偶然还有。一年之后,人们虽然想来受赏,却也提不出批评来了。于是,齐国大治。

    在这个故事中,邹忌的妻、妾、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然而这只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利益而说出的一种假象,邹忌能够不被他们的好话所蒙骗,经过比较和思索终于发现了他们各自说他美的目的和意图,这便是邹忌对这一事情的理性认识。相反,如果邹忌只停留在众人的一片赞美声中,自以为真比徐公美,孤芳自赏,这样不仅不能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更不能向齐王纳谏,反而非常可笑。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够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传在印度有一个老太婆,背着一瓶酥油在路上走。走着走着看见一棵庵摩勒树,就摘下几个庵摩勒果吃了。她吃了以后感到嘴里有些渴,立刻就到井边向人讨水喝。这时井边有一个人正在打水,便给了她一些水。她喝下水,因为刚才吃了庵摩勒果,甜味还留在口里,便觉得这水像蜜一样甜。于是她便对打水人说:“我用这瓶酥油换你这瓶水。”打水人照她的意思,给了她一瓶水,换了她的酥油。

    老太婆背着这瓶水回到家里。到了家,她取出水来喝。可是因为这时她口里原来吃果子的甜味已经完全没有了,她只感到水的味道,没有任何甜味。她叫了家里人来,让他们都尝一尝。大家都说:“这水只有一股烂绳泥土的味,又臭又脏,太恶心了。您今天怎么把这水带回来?”这个老太婆为什么干出这么个蠢事来?原来她仅仅根据自己喝水时有甜味的感觉,就认为这水是甜的。她没有想到自己是刚吃完果子来喝水,甜味在果子而不在水。这个老太婆仅仅凭一种感性认识办事,因此干出蠢事来。

    印度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宰相说:“从棋盘第一格赏给一粒麦子,第二格二粒,第三格四粒,这样依次加倍直到第64格的麦粒,都赏给我。”

    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了。结果怎样呢?一袋麦子还没有计算到第二十格就完了,如果要计算到第64格,即使拿出印度的全部麦子,也还不够。因为按照这位宰相的要求,需要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一蒲式尔(计量单位折合35.2升)麦子约有500,000颗,把这个巨大的数目折成蒲式尔,那就要4万亿蒲式尔。此数正是全世界在两年内生产的全部麦子的总和。

    舍罕国王根本不可能认识到这样一个巨大的数量。即使比他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才能把握到这个数量。也就是说,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知道这个数量。

    历史上还有很多传说反映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道理。

    我国南北朝时期记载北朝历史的一部书《北史》里面讲了“王皓找马”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名叫王皓,生来呆头呆脑,办事不大聪明。有一天,他骑了一匹枣红马,跟着国王出去打仗。晚上宿营的时候,他把马拴在树旁边过夜。这时天气很冷,夜里下了厚霜,所以枣红马身上也蒙上了一层白霜,变成了一匹白马。

    王皓早起一看,不见自己的枣红马了,心里很吃惊,马上吩咐他的部下说:“我的马丢了,快去寻找。”哪知道太阳一出来,马身上的霜化了,白马又变成了枣红马。王皓看到自己的枣红马没有丢,惊奇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个王皓看见自己的枣红马没有了,而不想一想:晚上下霜了,我的马身上一定蒙上了一层霜,这样它就会变白,因此眼前的这匹马就是我的枣红马。经过这样的判断推理,他自然不必惊慌,也不用下令找马了。看来这个王皓的确不太聪明。

    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在自然界,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天体现象,到底是太阳绕地球运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运转?这个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很简单,同学们都知道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但是,在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创立之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与现在的认识恰恰相反,认为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因为那时人们凭直观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直到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总结以往天文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20年的观察和测量,不为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西边下落的现象所迷惑,终于科学地揭示了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的客观规律,冲破了长期统治着欧洲的“地心说”这一传统观念,创立了“日心说”。人们得到了这个理性认识,从而使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和提高。

    我们知道光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凭借光,人的眼睛才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光有无数的、多变的颜色,除了可见光以外,还有红外光、紫外光,有反射、折射、衍射、红移、紫移等等,现在又发现了有广泛用途的激光。人类早已接触到光现象,但并未理解光的本质。直到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大量地觉察到种种光现象以后,才逐渐正确地理解到光的本质是电磁辐射,认识到光这种运动形式内部包含着微粒性和波动性的矛盾,至此才真正揭示了发光的原因和光运动的规律。

    还比如,我国民间有扫帚星的说法。有人认为扫帚星一出现,就预示着灾祸即将来临。扫帚星就是天空中有时出现的拖着长尾巴、轮廓不清的天体,科学上把它叫做“彗星”。

    彗星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人们凭观察是不可能知道的,只能靠科学研究来解释。科学研究表明,彗星本质上是一种主要由低沸点物质(如氨和甲烷)构成的天体。这种天体,在冰冷的外层空间是稳定的,一旦靠近太阳,冰块就变成蒸气,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组成彗星的蒸气和尘埃,就在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尾巴。

    可见,长尾巴彗星这种现象,就是由低沸点物质构成的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而不是什么灾祸来临的象征。这种认识不是凭感觉得到的,而是理性认识提供的。

    种种事实说明,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通过变幻不定的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推动科学的发展。同学们知道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对人、对事,都不能凭感觉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你的所见所闻在头脑里进行加工、整理,把前后发生的事联系起来看,把同一件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仔细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和条件,这样逐渐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我们对人、对事的认识更正确、更客观、更科学。

    有一首歌叫做《跟着感觉走》,同学们一定知道。歌曲是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给人们提供艺术上的享受,它并不能代替实际生活的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恰恰不能“跟着感觉走”,而要跟着理智的认识走,这样走,才能走向科学、走向光明。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

    -----------------------


如果您喜欢,请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方便以后阅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十一、第谷为何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十一、第谷为何没有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