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的阳光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古清生 本章:神农架的阳光

    记忆中有许多神农架阳光的碎片,且又每天有新感受。我记得2004年徒步去新华大断裂的大踪峡口,阳光第一次那样让我彻底陶醉。新华大断裂,一个著名的地质构造,它北达房县的青峰,南抵兴山。下公路顺着观音河趟水而上,遇深潭或悬瀑,爬上岸绕过再下河行走,15公里路程。

    盛夏时节,河水冰凉。行走中猛一抬头,河的两岸树木拥挤,绿的枝叶将天空挤成一线。那些绿叶,团团簇簇,若绒丝状,绿浪层叠,像凝固的波涛,随时可以奔涌。阳光打在绿叶上,弥漫绿的光芒,将天空也染绿。脚下清水跳动地流,岸上有蝉和蛙鸣,峡的风吹拂,不时有一对蝴蝶翩翩飞舞顺峡而去。

    对神农架的阳光与绿叶的深刻印象,缘于在大踪峡的行走。它梦一样潜入我的记忆。直到后来,我初始种茶的时候,脑海里还浮现大踪峡的阳光与绿叶。我想,以这样纯净的阳光来晒制红茶,那会是什么样的味道呢?我向神农架的炒茶师提出红茶的想法,人家直率地告诉我,他们不喝红茶。

    神农架高山气候,即使在盛夏,晚上也要盖棉被睡觉。理论上要喝红茶才对,红茶具暖性。然,现实的神农架人都喝绿茶,他们不喝红茶,炒茶师也不加工红茶,福建武夷山的朋友对此不能理解,他认为红茶才至高无上,神农架炒茶师却只做绿茶。待以后加以了解,盖神农架人过去多是自制绿茶。山有野茶树,采了以炒菜铁锅自己炒制,自饮与待客都是它了。我另外有一个推测,过去的山人,食油甚少,红茶去脂,导致他们排斥,应无意外。再又高山冬长,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新鲜的青蔬少,饮绿茶可以弥补。

    当绿茶的加工达到相当的水准之后,我要做红茶,我只在夏天喝绿茶,冬天一定喝红茶。如果有自己的红茶,一个布衣人的生活就可以满足了。选择红茶的味型与风格,相当重要。初打算去江西修水请宁红炒茶师,未果。武夷山的茶叶与神农架茶叶有相当大的距离,到福建请炒茶师的念头被自己打消,祁红则不太了解。最终,我决定让绿茶师给我做红茶。

    做红茶,工艺的选择十分重要。我敲定以宜红的发酵工艺,辅之以宁红、祁红等烘焙工艺制作红茶。用纯粹的生态鲜茶叶,以神农架的阳光萎凋、发酵,这样的红茶档次不会低。经一年之久的筹备,第一锅红茶,设计三揉三晒,阳光下自然发酵。由于太精细与努力,初始的一锅红茶,涩味有些重,稍有薯香味。除此之外,确实上等红茶。花果香味偏桂香,滋润、鲜香、醇厚,回甘持久。随后的红茶,再加改进,直至去掉了薯香味,涩之味减淡,又提升了回甘。

    以我的茶园的鲜叶,神农架的阳光萎凋,精心制作的神农架红茶成功了。此先,福建人、台湾人都来神农架制作红茶,他们都是看上神农架这一片仙境般的森林中的茶园生长的茶叶,或许太看重他们的经验,未能感悟透北纬31度的神农架高山阳光,未能将红茶做理想,都退却了。

    神农架的夏天,天蓝云白,空气纤尘无染,紫外线强,阳光清澈极具穿透力。竹席上萎凋的鲜茶叶,渐次变色,捻揉,复晒,至红铜色,茶香在空气中弥漫。看着红茶的色变过程,心里面充满暖意。这里面有着生活之美和创作的快意。我的茶友将我的红茶带到北京,在朋友圈中,汇集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在内的红茶比较,给我的红茶打了高分。这的确是真正的生态之胜,我想除此没有别的理由。


如果您喜欢,请把《路无边,吃无界》,方便以后阅读路无边,吃无界神农架的阳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路无边,吃无界神农架的阳光并对路无边,吃无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