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搞特殊”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祁玉江崔子美 本章:“我不能搞特殊”

    在志丹,中央领导和普通战士的生活是一样的,遵守伙食标准,日子极其清苦,多数是小米饭炒青菜,偶尔菜里才会有点肉,有时是粗面馒头。

    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似乎有了辣椒饭就香。斯诺采访时,他还唱了所喜欢的《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让我唱个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莫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

    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一日三餐少不得。

    要问辣椒有哪些好?随口能说十几条:

    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

    油煎爆炒用火烧,样样味道好。

    没得辣椒不算菜,一辣胜佳肴!

    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越来越消瘦,尽管平时警卫员想法子把土豆切成片、或者切成丝,要么切成块,毛泽东每次吃饭,还称赞厨艺好。可是,警卫员心里清楚,无论如何变来变去,还是土豆菜。有一次,警卫员陪主席到城外散步,毛泽东忽然看见一种半尺高的锯齿形绿色植物,高兴的对警卫员说:“你们看,这是野菜,叫冬苋菜,我长征路上吃过,很好的,咱们可以吃这个菜啊。”毛泽东说的冬苋菜其实是起了苔的苦菜。这个发现提醒了大家,从此警卫员经常到山里挖苦菜,用开水烫熟,使凉水泡,去除苦味,经凉拌或者热炒,饭桌上就多了一道新鲜的菜食。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央单位的其他同志也到山里挖苦菜,既改善了生活,又填饱了肚子。

    有一天,警卫班长李长久和其他三个警卫员商量如何给主席补身体。白海山说:“城里什么也买不到,怎么给主席补身体呢?”贺清华讲:“听说乡下老百姓习惯腌制猪肉,家户都养着鸡,如果能买到这些东西就最好了。”大家最后商定,由贺清华骑毛泽东的小黄马,去原来的国民党县政府驻地永宁山一带买鸡。当天下午贺清华在鹞子川买到了两只鸡和一些辣椒。带回来后,大家十分高兴,杀了一只,留着一只。由于没有调料,李长久就按南方老家的做法,做成“白酥鸡”,又炒了一盘辣椒,晚饭时分,给毛泽东端上桌子。

    警卫员以为毛泽东会高兴地吃这些鸡和菜。可是,毛泽东沉默了,平静地批评说:“你们这样不好。大家的生活都很苦,我应该和大家一样,我不能搞特殊啊。”

    贺清华眼泪汪汪,说:“你不一样,你的工作又忙又累。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垮的。”其他几个警卫也进到窑里,七嘴八舌的劝毛泽东吃鸡。

    毛泽东认真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井冈山的时候好多了,一定要按标准办伙食,想办法节余才对。这次买了,下次千万不能再买。”毛泽东给自己碗里拨了几块鸡肉,对警卫员说,  “其余的鸡肉,你们几个吃了它。只要有辣椒,我就可以多吃饭。”

    有一次,贺清华和白海山到周河给毛泽东洗衣服,看到河水里有好多指头粗细的泥鳅,两人用床单逮了一脸盆,告诉毛泽东有鱼吃了。毛泽东说:“先养起来,周副主席明天就回来了,等他回来一起吃”。第二天,周恩来真的回来了,和毛泽东一见面,紧紧握手,互相问候。周恩来给毛泽东带来了几条香烟、一包青辣椒。毛泽东高兴地说:“及时雨啊,正好没烟抽了。警卫员捉了好多的泥鳅,就等你回来吃呢。”两位战友开怀地笑起来。饭桌上摆了苦菜、炒土豆、杏皮儿、炸泥鳅、炖泥鳅、炒辣椒。周恩来赞赏说:“好菜,太丰盛了。告诉其他同志,河里的泥鳅是美昧呀。”

    天渐渐地冷了,石窑洞变得冰凉。贺清华看到毛泽东长时间伏在桌子上办公,不住地晃腿跺脚,就自作主张,向供给处领了木炭,在办公桌下生了火盆。毛泽东看到火盆,对贺清华语重心长地说:“还不到规定的烤火时间,你想想,这么多中央机关同志都在受冷,我怎么能搞特殊呢?大家什么时间开始烤火,你们再给我生火盆。”

    贺清华心里酸酸的,把木炭退给了供给处,却又不知道怎么给毛泽东御寒。正巧,城里逢集,四面八方来了好多卖山货的。贺清华看到一个老乡卖驼绒,灵机一动,想起自己从小放羊,学会了捻毛线技术,就用参军时村里乡亲给的钱,买了一斤驼绒,用了三天时间,把驼绒捻成毛线,织成袜子,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吃惊地说:“你还有这个手艺呀,不简单。”试着一穿还大小正合适。当问清楚贺清华买驼绒花了五角钱,就拿出自己的五角钱硬塞给贺清华,“清华呀,你的心意我领了,谢谢你啊。你要收下我的钱,你要不收钱我就不要你的袜子。”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南京扣留了张学良,又给西安增兵,内战一触即发。毛泽东连日参加政治局会议,忙于争取蒋介石维护和平、践行共同抗日的承诺。一天早上,贺子珍要分娩了。

    毛泽东的警卫员气喘吁吁地跑到刘志丹夫人同桂荣的住处,急急地说:“快!快!贺大姐要生孩子啦,毛主席请你赶快过去,给接生一下!”

    刘志丹将军在东征前线牺牲后,中央一直很照顾同桂荣母女俩。虽然同桂荣精神上受到难以承受的打击,她身上依然洋溢着做事厚道、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备受中央领导和红军战士的尊敬。凡亲戚看望她送来的鸡蛋呀面呀,她都会给怀孕的贺子珍拿去一些。前些日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的同桂荣,拿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布和棉花,为贺子珍生孩子做准备,一针一线,细心地缝制好了小被子、小衣服、小枕头,用布包裹起来,等着贺子珍生孩子时用。

    听警卫员一说,同桂荣拿上包裹好的小被子和小衣服,向毛泽东的住处跑。

    老远,就听见贺子珍在院外的岗楼里疼痛喊叫。

    毛泽东看见同桂荣,指着岗楼说:“刘嫂子,快来呀!”

    消瘦的贺子珍面色蜡黄,躺在岗楼里的地铺上,冷得直打哆嗦。岗楼的墙是石头垒起来的,顶子是用高梁杆子抹着泥巴搭起来的。正值寒冬,外面北风呼啸,四面透风,冷飕飕的。

    同桂荣很生气地埋怨他们:“怎么能挑选这地方生娃呀?”

    毛泽东说:“石窑里太阴湿了,是子珍自己跑到这里来的。”又看着同桂荣焦虑地问:“怎么办呀?”

    同桂荣看到了血水,说:“来不及了,就在这生吧!”同桂荣急忙让其他人烧开水,给贺子珍喂了半碗,暖和暖和身子。然后,同桂荣搂住贺子珍,一边轻声安慰,一边调整分娩姿势。不一会儿,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女娃。这时,医生也闻讯赶来,为娃娃扎了脐带。同桂荣用半盆热水洗了娃娃的身子,用自己准备的小被子裹起来,抱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双臂小心地接过婴儿,细细地端详,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告诉贺子珍说:女儿和她一样清秀。贺子珍疲惫地点点头,回应了一个微笑。

    贺子珍生孩子的消息马上传开了,康克清、邓颖超、刘英都赶来贺喜,询问母子情况。毛泽东幽默地说:“生了,生了。像母鸡下蛋一样,生了个大鸡蛋。”这孩子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五个孩子,在这个孩子前面生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先后在战争环境中夭折或者送人了。

    邓颖超把婴孩抱在自己怀里,看着细细嫩嫩的脸儿,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

    还没来得及给女儿起名字的毛泽东,听了顿有感悟,想到《西京杂记》中“文君姣好”的词句,就说:“对,就叫娇娇!”贺子珍也觉得这名字非常适合女孩子。

    这年,毛泽东43岁,贺子珍28岁。

    空空的窑洞十分寒冷,身体虚弱的贺子珍缺奶水,娇娇老是哭闹,大家都很着急地想办法。这时候,街上的居民孙玉祥知道了情况,转到小院给警卫员李长久说:“我的娃娃好几个月份了,我婆姨的奶水多,如果不嫌弃,每天就让我婆姨给娇娇喂一喂。”李长久一听就高兴起来,赶忙把这个事对贺子珍说了。贺子珍当即欣喜万分,说:“很好,很好!”就这样,孙玉祥的婆姨每天到红石小院,给娇娇喂奶水。20多天后,毛泽东和贺子珍带着娇娇要去延安。在离开志丹城的时候,贺子珍专门到孙玉祥家里,对夫妻二人表示感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津贴留在了孙家的土炕上。

    1947年,姣姣从苏联回到陕北,当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正在陕北转战,因此给姣姣取名李敏。


如果您喜欢,请把《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方便以后阅读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我不能搞特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我不能搞特殊”并对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