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难办父教子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余三 本章:神仙难办父教子

    曹腾突然去世,对曹嵩的打击可想而之。他的经学院博士位置已经有人顶替。三年孝期结束后,谁还记得他?

    七岁的曹操,很快就熟悉了周围村庄的孩子们,只有一日两餐和睡觉的时间在家,其他时候都在村庄的某个地方跟孩子们疯耍。当曹嵩除了吃饭时间怎么也找不到曹操时,才知道冤枉了邹氏。

    大约又这样过了半年,曹操已经野得不像样子。曹嵩担忧,要是回不了洛阳,把他的教育荒废了怎么办?

    在灶膛里忙碌得锅灰粘在额头的奴仆阿才,当初被曹腾买给曹操当小厮,就因为看中他的目光如小狗般忠诚。他见曹嵩烦恼,便献上一计:老爷您是大博士,比卞先生强多了,还不如您教阿瞒认字。

    曹嵩身为经学博士,将要启蒙顽劣不羁的曹操,可不像他想象得那样十拿九稳。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肯定不知道一句俗话“宁当大学教授,不当顽童头头”。

    为了给曹操收心,曹嵩先让他学会祭祀礼仪。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谓孝矣。”

    曹嵩给曹腾“祭饭”,一日两餐,四季不缺。曹操问曹嵩,如果一顿不祭,埋在墓中的祖父会不会真饿着?

    曹嵩的回答是肯定。

    曹操生日那天早晨,父子一起跪下,曹嵩告慰曹腾,由他亲自教曹操读书。农历七月十八,曹腾墓地旁边的守墓草庐内,只有一个先生和一个学生的私家父子学堂就此开学。还有周边村庄里七八个男孩好奇地躲在茅屋拐角处“观礼”。

    学堂虽小,礼不可废。一定要有个规范的开学仪式。曹嵩带着曹操洗手拈香,来到屋外场上。在孩子们眼中,他们父子在举行一个奇怪的仪式。

    父子俩跪好,几个跪拜礼毕,曹操问:父亲,为什么要跪拜天地?

    因为天地是我们的父母。

    曹操对曹嵩的解释鄙夷、怀疑地发笑。偷看的孩子们也发出哧哧的笑声。

    曹嵩再次庄重解释:圣人云,没有天上的阳光,地上万物就不会生长。没有地上的泥土,万物就失去附着。

    曹操诡辩:那,我要是喊天地父亲母亲,他们能答应吗?

    曹嵩摇头:大德无言,厚德载物。作为天地的子女,应该修成和他们相同的本性。

    曹操对曹嵩“学院派”的解释根本不买账,也不能理解,又是一阵顽童般地大笑。笑声感染了拐角处的孩子们,也跟着一起笑。

    这是在曹腾的墓地,怎么能笑出声?曹嵩厌烦曹操的不尊表现,这一年半来真是把他给散漫坏了。跟在金乌巷判若两孩,没有规矩,缺少教养。

    皇帝是太学名誉总长,曹嵩自然就是皇帝门生。

    曹嵩看看太阳,再看看左右,大致找出洛阳的方向。带着曹操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启奏皇帝陛下,今有学生曹巨高率学生曹吉利,向陛下行入学礼。

    二人起身,曹操禁不住又问:父亲,为什么要跪拜皇帝?

    曹嵩一边掸去袍子上的灰尘,一边说:因为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土地,你我都是皇帝的子民。

    曹操担心又纳闷:天地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又是皇帝的子民,那您还是我的父亲吗?

    曹嵩带着曹操边说边回到屋内:当然是。

    曹操皱眉跟在曹嵩后面回到屋内,曹嵩端坐在席子上,曹操跪拜曹嵩,既是父亲又是先生。

    礼毕,挤在轩窗下面偷看的孩子们,见曹嵩和曹操对面双腿盘坐在席子上,俨然大小两尊坐佛,忍不住掩口发笑。

    曹操扭头看见了屋外的玩伴,目光飞了出去。

    曹嵩拍拍几案:不要心不在焉,要心神合一。

    曹操收回目光,正坐对着曹嵩。

    曹嵩说:首先从你的名字学起。你对别人自称时,是亲朋好友,就只需要说你的大名“瞒”,对外人和一般人需要自称你的字“吉利”。如果是公文运用,或者是公开场合,自报姓名时要将姓和字连在一起,称呼自己为“曹吉利”。外人称呼你时,是家人就可以叫你的大名“瞒”,朋友和关系好的人称你的字“吉利”,一般社会人等,称你的全名“曹吉利”。

    曹操双手挠头,面带迷惑:哎呀,真乱,无论见到谁,都介绍我是阿瞒不就行了?

    曹嵩解释道:阿瞒是你的乳名,只有家人能叫。自称和称呼别人都要按照规矩,否则让人认为你没有教养。

    曹操摇头:可是父亲,我根本记不住。

    曹嵩不理曹操:记不住也要记。称呼很重要,选择合适的称呼,不光是对别人的尊敬,还能体现自我修养……

    曹操窗下竖起了一只小棍上绑着的蚂蚱,眼珠一转,忽然捂着小腹:父亲……

    曹嵩纠正:在课堂上,应该叫先生。

    曹操只好重说:先生,我要小便。

    曹嵩气得把桌上的竹简一推:真麻烦。

    曹嵩自顾叹息:嗨,真是夫不教妻,父不教子。

    曹操并未小便,而是直接跟着玩伴跑远了。等曹嵩明白过来去追时,他们早已跑过农田,跑进村庄不见身影。

    曹嵩只得恨恨地回到草庐,将竹简拿起来重重一扔,怒骂起来。

    父子第一堂课就这样草草收场。

    曹嵩出身“科班”。如世人评价,只要从太学学成的诸生,才学很高,满腹经纶。不用使劲嗅,就能闻出一股“太学味”。不过,在曹操的启蒙教育问题上摔了个“满嘴泥”。

    童年教育和成年教育,完全属于两个范畴。满腹经纶的经学院博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教育好儿子。七岁的曹操成了没学校敢收、没先生能教得了的顽童。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是怎样炼成的》,方便以后阅读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神仙难办父教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神仙难办父教子并对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