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光荣同在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余三 本章:谁与光荣同在

    正月仍寒,此时太监集团和士大夫阵营尖锐矛盾还处在焦灼状态。正月十六早晨,天才麻麻白,马车送曹操、夏侯渊来到洛阳太学。

    夏侯渊在小学部读六年级,曹操要去大学部报到。

    以前在小学,只知道逃学鬼混,不会对大学感兴趣。曹操还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大学部。

    太学的大学部在一处四面环水、被称为“雍”的地方。

    “雍”意为四面环水之地,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外面环水如玉,中间建筑和广场呈四方,比喻天地方圆。环水还像一块玉璧,意指君子,其圆通如玉,变化无穷。先生和学生只有在四面环水、跟外界隔绝的地方才能潜心静读先贤圣典。

    太学大学部四面环水,只在水中间的孤岛上有屋宇百十间,另有厨房、设备间、广场、亭阁等若干,中间仅有一座独木桥供师生通过。

    太学制定《戒律》:戒欺、戒淫、戒色、戒盗、戒妄、戒骄、戒谤、戒愚、戒贪、戒费、戒攀、戒私、戒暴、戒疑、戒妒、戒贿、戒沽、戒奢。被称为“十八戒”或“三十六字诀”。

    每个入学新生第一天课程,必须能将《戒律》倒背如流。

    太学教课的老师统称“子”,在称呼某位老师时,要用他的姓加上“子”,如桥玄则叫“桥子”。求学的学生统称“学子”。此外还有负责教务的教务总长,负责人事任免的监察,太学大学部和小学部分别有一名分总长。桥玄任大学部总长,每位皇帝一上任,还附带一个看似不吸引人的第二重要职位:太学名誉总长。

    由于全大汉帝国只有唯一一所太学,也只有太学有资格建在四面环水的雍丘之上,所以全帝国只有一座架设在进入太学大学部的独木桥。如果谁能有资格挤上这座被称为“独木桥”的小桥,就等于领到一张仕途通行证。世人形象地称此为“过独木桥”。

    曹操从太学小学部毕业,对独木桥的悲喜不是没有耳闻。这座独木桥如今已经对他敞开怀抱。曹操不经意地摸摸悬挂在腰间的通行牌,这座独木桥跟大汉帝国每年六十名以外的所有人无关,因为它每年只招收四个班,每个班级十五个名额,每个年级六十个学生,一共四个年级。全太学大学在校学生的人数永远都是二百四十名,从来都不多不少。

    教职员工大约在二百名左右,基本达到一名先生教授一名学生。任课先生不是官场名流、行内精英,就是学术界翘楚、海内大儒,如有“学海”之称的何休,曾在该院任教学总监,还有“经神”之称的郑玄曾在太学求学并任教。太学几乎汇集了汉帝国最尖端最优越的教学人才,其教学资源充裕程度和师资优越条件可见一斑。

    曹操来到独木桥边,看到伫立了将近二百年的一块高达五米、宽四米厚两米的巨石,上面镌刻着八个秦小篆“帝之辅弼,国之栋梁”。这块太学石刻天下闻名,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乃光武年间从长安东迁到洛阳,安放在太学门口。字体为高祖刘邦时期大书法家所书,阴文摹刻,纯金填色,无论阴晴雨雪,八个纯金大字熠熠生辉。

    无论你是谁,只要踏入太学大门,都会在第一时间仰视到这八个大字。经过四年漫长求学生涯,每天来去都要看到,即使再健忘,也会将它们刻进脑海,刻进骨髓,刻进生命。

    曹操仰望时刻,不禁感慨万千,肩上多了分量,似乎有什么责任需要担当,那是一股无形的看不见的力量,推动着曹操挺直腰杆,昂头阔步,走向千万学子艳羡的独木桥。

    伫立了数百年的校训,如同压在众学子肩头的担子,与光荣同在。虽然石刻提醒太学众生,不也曾经培养出遗臭万年的贪腐奸佞之臣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为大汉帝国培养出帝之辅弼,国之栋梁?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是怎样炼成的》,方便以后阅读曹操是怎样炼成的谁与光荣同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是怎样炼成的谁与光荣同在并对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