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任济南难上难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余三 本章:赴任济南难上难

    信的字里行间噙满曹操对皇甫嵩深深的敬意。感激这一路对他的教诲,令他经历了从书本到战场脱胎换骨的转变。

    信中还提到皇甫嵩说过的那句名言:战场没有重要环节,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曹操还在结尾说:当我看到士兵淋雨,您不打伞,士兵不吃饭,您饿着,士兵不搭帐篷,您不睡觉时,我终于明白如何当一名真正的将军!您是真正用心血热爱士兵的主帅!如蒙不嫌弃,在下愿拜您为恩师!请受在下遥拜!

    末尾署名:您的学生,曹孟德顿首再拜。

    皇甫嵩的眼前浮现出他多次刻意羞辱曹操的画面,跟曹操相比,他显得多么狭隘,自私,甚至无聊到可恨。

    皇甫嵩对自己恨意未消。放眼看去,车行到洛阳城外,夕阳光辉照亮了漫天彩云。连同他的车马和整个人,都要被这壮丽的景色彻底融化。回首第二路军作战生涯,很多人让他感动,尤其亏欠曹操。

    曹操当街赠送自己的俸禄给他的后勤部治下的士兵,跟随自己帐下,以骑都尉身份降职管理后勤,未有半点怨言。账务从不出错,凡事躬亲、毫无误差。正因为曹操把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给了他前方作战的最好保证。班师途中,风雪苦寒、路途遥远,由曹操带队的后勤部居然没发生一个士兵走失,一部辎重丢弃,对于一个从未经历战场,从未有过后勤经验的三十岁年轻人来说,实属难得!

    这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他是如何一路成长到现在?过去真是错看了他,还以他的太监养孙身份排挤他,打压他,给他难堪。

    如今他又上路了,去济南国,去国家需要他的地方。为了国家,甘愿以任何方式作出牺牲。

    这封来自被自己深深亏欠的人的信,在皇甫嵩备受打击和排挤的关头,显得那么珍贵,令人情不自禁。

    遭受不公待遇和太监打压的皇甫嵩,也许是自身情知所致,泪水渐渐模糊了皇甫嵩的双眼。马车随着道路的颠簸,行往皇陵的旷野间,洒下一串孤单的马蹄声。每一声都祝愿那个远赴济南国的年轻人,在他乡能克服困难,作出成绩。

    水路三天抵旱路十天,曹操只用了十天时间顺黄河东下,便来到臭名昭著七十年的济南国。他明白,济南范围广大,不是顿丘弹丸小地。豪强贵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济南紧邻孔孟之乡鲁国,学术渊源深厚,人人能言善辩,就连狗叫声也别有一番韵味。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曹操作为三十出头的政坛新秀如何出手?

    好在曹操知道该怎么做准备。曹操来之前去国家档案馆查阅济南国相关资料,掌握了基本情况,了解问题症结,总结治理方案。一到济南,便挥出重拳!狠狠铲除毒瘤!

    且看不能从曹嵩那借到一分钱,只有三四十个文武杂役办事员的济南国相,如何打造一支声震全国、令济南权贵闻风丧胆的——拆庙部队!

    曹操似乎做官“上瘾”,无论曹嵩甩出什么狠话过头话,就是不能阻止他前往济南上任。经过平叛的洗礼,使他多了几分持重和大气。加上顿丘三年工作经验累积,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治理好混乱了七十年的济南国。

    东汉属于黄河经济带,黄河水滔滔向东,给两岸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挑战和灾难。沿线城市因为水带来繁华,也因为水患充满危险。

    黄河上,曹操坐在船头,路过顿丘地界,想起那次堵黄河决口的经历。还有民众敲锣打鼓,船队运粮到洛阳的情景似在昨日。如今顿丘已遭黄巾军涂炭,不知道全县百姓过得怎样了。

    老百姓说“有子不谓穷”,可曹家有子会更穷。曹操想起曹嵩说“别想半路跑回来借钱”,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

    从毕业到今十多年过去,他身上的“学院派”味道还很浓厚。不懂官场规则,不会溜须拍马、谋利生财,有错误的事情就应该纠正,有不好的风气就应该肃清。这样的官员,仕途不可能一帆风顺。若论官场经验,曹家一代不如一代。曹嵩没有曹腾高瞻远瞩,曹操没有曹嵩圆滑淡定。

    作为“官三代”的曹操,他想要的是,存在的价值。

    东汉是分封制帝国,在大汉帝国里有很多大小不等,级别高低的封侯国,被称作“国”。诸侯国又分成五等,大大小小有数百个,最小的属国也就三五十户人家。

    济南国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公”国,如今是“侯”国。济南国国君刘泰世袭侯爵,济南相必须由朝廷直接委派,协助济南国主统管地方事务,总管地方治安,工作直接向皇帝负责。

    济南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按照曹操后来在自序中记载“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究竟有多么“狼藉”?

    济南国在当时有个贴切的别称“千祠国”。

    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雅号,事情还得从景王刘章说起。当时分封在济南城阳的刘章对大汉有功,后人便为刘章建庙祭祀。也许是济南国靠近孔孟之乡鲁国,世人深受孔子编撰的《春秋》影响,推测大抵很难留名史籍,为了获得现世留名之乐。后来只要有谁有点功绩或做了些好事,地方官府就要向民众集资,为该好人好事立祠祭祀。济南国治下十余个郡县,以及济南周边地区争相效仿。

    其中数济南最多,有六百多座祠庙,人称“千祠国”。其中有两成为“活人祠”。

    很多有志于此之人,只要捐钱架桥修庙,就能使自己的塑像放进祠内,供人瞻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因为可以进一步激励有钱人拿钱出来做好事,但捐的钱大多都不是有钱人的钱。官府以为捐款人立祠的名义收缴百姓的钱财。往往收缴来的钱花在建祠上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其他的便落进官府和经办人等腰包。

    最后造成:民众苦不堪言建祠钱,富人稳坐庙堂受香火。

    曹操在档案馆查资料时,就已经决定拿这个当切入点。组织人力,拆祠毁庙,摧毁贪污源头,打击借机贪赃,肃清“千祠国”长官和贵戚贪腐源头!

    济南可不是顿丘,济南国的豪强也不是顿丘的“土鳖”。济南富户们在得知曹操要来济南任职,就托人在洛阳将曹操的简历和经历摸个底掉,一份绝密“内参”送到济南。

    富户们研究了曹操在北部尉和顿丘令的行事作风,总结一套方案:不惜代价,拉他下水!

    相对于初握权柄的顿丘令,曹操这次怎么也算有经验的“老手”,将如何在济南国相位置上施展拳脚?


如果您喜欢,请把《曹操是怎样炼成的》,方便以后阅读曹操是怎样炼成的赴任济南难上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曹操是怎样炼成的赴任济南难上难并对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