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女的心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2.少女的心事

    一个14岁的女孩子在窗前仁立,她只是在那里站着,什么也没做,其实,在她的心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她在选择、在考虑决定怎样生活下去。“我站在窗前差一点没哭出来。男孩子们在外边踢足球。寒风吹动了树枝,可是小伙子们又高兴又暖和。谁也不知道,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玩。在一个美妙的日子,我突然明白童年已经消逝,留下一个人要重新去开辟一个世界。我已经不能随便哈哈大笑,不能像过去那样对待老师,因为我忽然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他们了,有这么多不能像过去那样做的事了。”

    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小姑娘在窗前站着罢了,以前这样也站过多少次了,然而,她初次真正从心里看到,孩童时代环绕着她的一切;初次明白,童年结束了。

    也许,从孩提时代迈向青春的人对童年岁月的流逝毫无察觉,但也有众多的少年正经历着小姑娘那样微妙、新奇的心理感受;回味着童年的时光,憧憬着成人的世界。

    对这样一个转折时期,人们常以“青春期”来称呼,它主要包括十二三至二十五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由于这个阶段前后差别很大,且时间较长,人们经常把十二三~十四五岁称作前青年期,又叫少年期,十四五岁以后就是所谓的青年期,但是这两个时期年限的划分是相对的,常常相互跨越,谁也不能把11-13岁的小孩称作青年,把18-19岁的青年称作少年,而14-15和16-17岁之间的这种年龄,有时被称为青年早期,有时又被称为少年后期。少年是充满青春活力的花,孕育着累累秋实的花。他们已经基本脱掉了儿童的稚气,但又不像成人那样思想成熟,哲学家和政治家把这个阶段叫做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生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在这个阶段发育迅速,不仅身高体重增加,肌肉和运动机能加强,表现出“成长的跃进”,而且内分泌发生变化,神经系统、内脏和各部器官也发育起来,性功能的发育趋于成熟。生理的发育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格奥契尔对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作了这样的描述。10岁是黄金时期,这时候孩子比较活泼,很容易接受生活,信任父母,与他们相处很融洽,很少考虑外表的打扮。

    11岁,身体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变得容易冲动、任性、情绪不定,容易与同伴争吵,敢于不听父母的话。12岁,有时在激流中度过,对周围变得更热心了,儿童脱离家庭的自主性及同龄人的影响日益增长。这个年龄的主要特征是:理智、忍耐和幽默,乐于表现出主动性,开始注意外貌的打扮,并对异性的表象发生兴趣。13岁的主要特征是内向,变得更加矜持、爱思考,逐渐地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批判性地对待家长的意见,对友谊更有选择性,有时还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14岁的少年心理又发生了变化,变得热情奔放,好与人接近,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自信心增强了,对别人以及和他们之间的差别日益感兴趣;他被“个性”这个词所迷惑,喜欢讨论问题,爱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总是把自己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相比较,并积极地模仿他们的特征。15岁的少年,个性差异迅速地增长了。这个年龄的新成分——独立精神的增长使少年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十分努力,渴望自由,力争摆脱外来的监督,自制能力不断增长,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养。这一切都使少年更为容易受到挫折,更容易接受有害的影响。16岁时重新恢复平衡,乐观情绪代替了反抗性,内部的自主性,情绪的稳定性,好接近人和对未来的向往等品质陆续出现。

    格奥契尔的描述在许多方面抓住了少年心理的不同变化及其突出的特征,但这种描述纯粹是以年龄作标志来探讨其发展的,它拭去了个性的差异和教育的社会条件。

    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并非仅仅以身体的成熟为先决条件,同时也意味着拥有技能、掌握某些方面的知识、规范和经验、能够完成某种社会职能并担负社会责任。所以,从儿童到成人过渡阶段的“转折年龄”不单是身体发展的一个阶段,还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个体实现初级社会化的一个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一个依赖于别人照看的,按照家长替他订出的特别规则生活的小孩,逐步变成一个独立的、从事重要社会活动的成年人。

    少年社会化不同于儿童社会化,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意识。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少年对自己成熟过程比较强烈的自我体验。虽未成年,但自以为自己是大人了,“成人感”很突出,为了证明自己是大人,为图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就怕别人把自己当“小孩”,自以为什么都懂。他们在说明一些现象中,形成了自己评论事物的标准,如常说“我认为”、“我的意见”等等,把自己的认识看成是评论事物的尺度,而且很愿意发表意见。

    少年社会化的另一个突出的特征表现在独立性增强。当限制他的独立性并总是把他作为“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监督,要求听话、惩罚,不重视他的兴趣、态度、意见等等的时候,他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家长、教师对他们过多的照顾或过细的要求,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老师上课时,用手去抚摸一个十四五岁学生的头,他会躲开并表示讨厌,他们自认为这是对待小孩子的做法,而他们已不是小孩子了,有这样一个12岁的学生,妈妈在学校门口吻了一下他的小脸蛋,他急了,使劲把妈妈推开。事后老师问他:“为什么推妈妈?”他说:“当着这么多的人亲我,多不好意思呀!”如果称呼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为“小伙子”,他心里会美滋滋的,他像一下子又长高长大了似的。可见,少年很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做成人看待,很愿意承担成年人所承担的某些任务。

    少年自我意识增强,要求限制成人的权利,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尊重他的个性和人的尊严、信任和扩大独立性。对少年社会成熟性的发展,对准备将来的生活来说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学会按照成人那样来行动、思考,完成各种任务以及和人们交往,那么即使他已到达别人的年龄,依然只能是“老小孩”。

    少年渴望自立自主这种要求有时会与成人发生冲突。正如前边所述,儿童最早体验并受其影响的社会群体是家庭,可以把父母看作是最重要的有影响的社会化因素。在同父母的相互关系中,儿童不仅物质上完全依赖父母,情感、行为等方面也依赖父母,随着孩子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在儿童走向成人的年龄转折时期,这种依赖性开始使孩子感到困窘。一个孩子没有充分享受父母的慈爱当然是很不幸的,但是过多的温情不论对男孩还是对女孩都是有害的,不利于孩子形成内部的自主精神,养成坚强的心理品质,而且容易养成依赖的性格特点。父母营造的过于舒适的安乐窝,不能激发成长起来的雏鸟飞向充满矛盾的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

    慈爱的、不善于思考分析自己孩子的父母亲,常常不能理解这一点。但是,少年如果不割断情感上依恋于父母的“脐带”,不使自己同父母一起投入崭新的、丰富得多的情感眷恋的系统,他就不能成熟起来。要知道,父母不再是情感的中心,而情感的中心是孩子自己。母亲的过分宠爱和“心肝儿”的地位,开始使他不但因同伴的嘲笑而生气,还会因为他本身那种依赖感而恼火,而这种依赖性正是一个少年应该与之斗争的。许多父母感到孩子的这种变化,并认为是孩子不再喜欢自己了,就抱怨孩子无情等等,由此导致少年与父母感情上的冲突。

    另一方面,少年独立活动能力的增长,缩小了父母权威的作用。少年时代父母的榜样力量,再不像童年时代那样绝对和无可争议了。在中学生的心目中除父母之外,还有其他的权威作为榜样。孩子越大,他便越有可能不仅仅从身旁汲取思想营养,还能从更广泛的方面获得精神营养。因此,少年更倾向于能独立地支配自己的时间,选择朋友,安排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少年的这种自治行为,在多多少少带有专横色彩的家庭里,常常会引起尖锐的冲突。

    少年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当然有少年自身的原因,同时也部分地取决于成年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并不了解青年内心世界的变化。从理论上来判断,好的父母比任何其他人,甚至比孩子自己更了解他们的孩子。但是从青少年时代就产生的变化在父母的眼里似乎是太快了。孩子长大了,变了。而怜爱孩子的父母看着孩子还像几年前那样,而且以为自己的看法似乎是不错的。一个15岁的男孩说道:“父母主要的不幸就是仍然把我们还当做小孩子。”许多男女少年抱怨自己的父母最多的是:“他们不听我们的意见。”匆匆忙忙地、不善于也不愿意听完孩子的话,不理解在纷繁复杂的青少年世界中发生的一切,不愿意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的问题。坚信自己的经验是天经地义的——结果是在父母和长大着的孩子们中间筑起一排篱笆。

    与父母影响急剧下降相对应,同龄伙伴对少年的影响急剧上升。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和同学的关系更复杂,更多样,更有内容。正是在少年时代形成了就接近程度说很不相同的关系,少年能把这些关系清楚地区分为:一般的伙伴、亲近的伙伴或个人的朋友。和他们的交往越来越超出学习活动和学校的范围,涉及到新的兴趣、活动和关系的领域,并且突出了独立的和对少年来说十分重要的生活范围。这种生活范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事故、斗争和冲突、胜利和失败、发现和绝望、忧愁和高兴,所有这些总合起来就组成了少年的真正生活,他在其中行动着和思考着,为这种生活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

    同亲近的伙伴和朋友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在发展少年的个性和社会成熟性上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多数少年力求和那些受人尊重、享有威信,或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进步的同伙、同学交往并成为朋友。多种多样的东西都可能吸引他:明显表现出来的好同志的品质;很多的知识,多方面的技能、勇敢;成人的外表和行为举止,浪漫性的经验,与成人关系方面的独立性等。

    对少年来说,最不愉快的情景是集体、同学的真诚斥责,而最严重的处罚是公开的或秘密的抵制,不愿意和他来往。孤独的体验对少年来说是沉重和不能忍受的。和同班同学的不良关系往往推动他到校外去寻找伙伴和朋友,而结果,这些尚未实现初级社会化的青少年有的就在此影响下跌入犯罪的深渊。

    文艺作品、电影、电视对少年发展社会成熟性有着特殊的作用。迷恋电影是少年的特点,而书籍则成为绝大多数少年主观上所必需的东西。这个时期的人已出现道德理想的萌芽,所以少年常爱把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历史上的人物、社会上和周围自己所敬佩的长者作为自己的理想典范。少年所热爱的英雄,常常是积极的、力求达到目的,能克服严重而几乎不能克服的困难,从而成为胜利者的人,因此少年最喜欢那些表现着和自然力、各种困难作斗争、和各种灾难作斗争的题材。但是,他们常常又看不到自己理想对象的本质特征,往往单纯地喜爱模仿某些方面的、形象的、非本质的性格特征,如把李逵、张飞的粗鲁当“勇敢”,把武松、姿三四郎的“义气”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而只模仿他们的某些外部动作、言谈方式等等。不论怎样,正是各种文艺作品使少年逐渐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总之,少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成人世界,并且掌握它的意义。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应付自身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他的期待的变化,同时不能过多地打破成年人对他的限制。

    --------


如果您喜欢,请把《人的社会化漫谈》,方便以后阅读人的社会化漫谈2.少女的心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的社会化漫谈2.少女的心事并对人的社会化漫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