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妙语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王艳 本章:大师妙语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的座右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人之所以为人者,即人之有人心。

    ——《理想人生》“孟子哲学”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严格地说,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底。每个人都是一个体,每个人的境界,都是一个个体底境界。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底,所以亦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底。

    ——《理想人生》“境界”

    人所实际享受底一部分底世界有小大。其境界高者,其所实际享受底一部分底世界大;其境界低者,其所实际享受底一部分底世界小。公共世界,无限的大,其间的事物,亦是无量无边的多。但一个所能实际享受底,是他所能感觉或了解底一部分底世界。

    ——《理想人生》“境界”

    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理想人生》“论命运”

    唯立志为圣贤,则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圣贤是道德的最完成者。普通人以为圣贤需要特别的在事功文学方面的天才,那是错误的。孔子和孟子的成为圣贤,和他们的才干没有关系。王阳明并不因为他能带兵而成贤人。

    ——《理想人生》“论命运”

    因为它是廓然大公底,所以亦无所偏倚,无所偏倚谓之中。因为它无所偏倚,所以遇到事物,当喜即喜、当怒即怒、当哀即哀、当乐即乐。

    ——《理想人生》“致中和”

    知道事物变化的常理,人的思想就明智,明智的人就得以避免偏见;没有偏见,人的思想才能全面;思想全面才能胸怀广阔;胸怀广阔的人得见真理;得见真理的人将持续不败,终身也不会跌倒。

    ——“自然的不变规律”

    所谓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在他的社会地位里所应该做的生活。照旧时说法:就是为臣要尽忠,为子要尽孝。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每个人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他应该做的事。圣人也不过做到了这一点。

    ——《理想人生》“儒家哲学之精神”

    要站在一切不同之上而有超越之观感,切不可站在自己的观点之上而权衡其他的一切。假如一个人没有超越感,则必以为自己是绝对的,而别人的见解和自己不合之处,便以为是错误的。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底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

    ——《理想人生》“存诚敬”

    在事业方面,(成功)并非一人之力所能达成:一、需要有许多人帮忙合作;二、需要与别人竞争。

    ——《理想人生》“人生成功之因素”

    《周易》乾卦的《文言》说:“修辞立其诚。”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这叫“立其诚”。

    ——《三松堂自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诚的一意义是不欺。不欺有两方面,一是不欺人,一是不自欺。我们常说:“自欺欺人。”自欺欺人,都是不诚。所谓“不妄语”,即是不欺人;所谓“脚踏实地”,即是不自欺。

    ——《理想人生》“存诚敬”

    诚与信有密切底关系。我们常说诚信。信与诚都有实的性质,我们说信实,又说诚实。所谓实者,即是没有虚假,即是无妄。若对于信与诚作分别,说信则注重不欺人,说诚则注重不自欺。不欺都是实,所以信曰信实,诚曰诚实。

    ——《理想人生》“存诚敬”

    道德上之所谓“和”,正如知识上所谓“通”。科学上一个道理,若所能释之现象愈多,则愈真;社会上政治上一种制度,若所能满足之欲愈多,则愈好。

    ——《理想人生》“中和与通”

    各种要求的满足,在恰好处是中,不到恰好处,或超过恰好处,是过或不及。

    ——《理想人生》“致中和”

    一个人的生理底、生理底要求,是多方面底。这各方面底要求,都要于相当程度内得到满足,然后一个人才能保持一个健全底身体、健全底人格。有许多生理底或心理底疾病,都是由于人的某方面底生理底或心理底要求,太被压抑所致。这是我们所都知道底。

    ——《理想人生》“致中和”

    人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喝水,因此,吃饭喝水成为人类的日常活动。它们如此重要,又如此寻常,成为人人不能离开的事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人际关系和道德也同样是不能须臾离开的。

    ——“庸”与“常”

    别人批评自己,自己不应因为被批评而难过,而愤恨,至多报以批评就可以了,或者“一笑了之”。此等“一笑了之”,就是幽默感。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我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哲学家们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他们的“见”和“蔽”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有“见”,也往往为其“见”所“蔽”。

    ——《三松堂自序》“20年代”

    凡是能使某种事最成功底办法,都是人人可行底办法,因为是人人可行底办法,所以是平常底办法。照所谓聪明人看起来,这些办法,都是迂曲拙笨底。他们都好求直捷巧妙底办法。但是所谓直捷巧妙底办法,大概多是“行险徼幸”底办法。其办法虽似巧而却不能成事。用不能成事底办法办事,必致弄巧反拙。而似乎是拙笨底平常办法,虽似拙而却能成事。

    ——《冯友兰谈哲学》“道中庸”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识。”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哲学的精神》“我的读书经验”


如果您喜欢,请把《冯友兰人生智慧书》,方便以后阅读冯友兰人生智慧书大师妙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冯友兰人生智慧书大师妙语并对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